有机硅:全方位发展壮大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我国有机硅行业迎来70周年华诞。行业在基础研究、工程技术、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及其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20年我国境内有机硅甲基单体产能达到全球总量的60%,产量和消费量达到全球总量的50%,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有机硅生产国和消费国。预计到2021年底,国内有机硅甲基单体产能将达440.5万吨,占全球有机硅单体产能的64.25%。
我国有机硅行业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1951年,重工业部北京化工实验所用格氏法合成有机硅单体并试制硅树脂,开创了我国有机硅工业及应用研究的先河。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有机硅工业都处于起步阶段,聚合物的生产能力也只有百吨级水平。有机硅产品也因价格昂贵,主要为军工配套或用于一些特殊行业。
1978年之后,在有机硅行业,中外合资及外商独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的大量引进,为扩大有机硅应用提供了广阔舞台。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世界制造业企业向我国大量转移,极大刺激了有机硅产品的应用,也推动了我国有机硅工业的发展。
上世纪90年代,我国有机硅工业在市场需求和应用技术的推动下稳步发展。其中,甲基单体突破万吨级生产技术瓶颈,有机硅建筑密封胶和结构胶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热硫化硅橡胶生胶生产技术取得重大进展,硅橡胶制品加工业迅速发展,并成为按键胶产品全球主要供应商。在研发能力、生产技术及应用领域等各方面,我国也迅速缩短了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初步建立起体系比较完整的中国有机硅工业体系,为此后的长足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进入新世纪,世界有机硅单体生产加快向中国转移。2004年,美国道康宁公司与德国瓦克公司在江苏张家港市合资建设19万吨/年硅氧烷项目;中国蓝星集团在2006年收购了法国罗地亚公司有机硅业务,一跃成为全球第四大有机硅生产商;2007年,浙江新安集团与美国迈图高新材料集团签订合资协议,在浙江建德合建10万吨/年有机硅单体项目。
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我国有机硅生产技术水平也有了大幅提高。2006年,热硫化硅橡胶和室温硫化硅橡胶的实际年产量分别超过10万吨,在高温胶和室温胶方面还实现了技术及产品的大批量出口。
在国防军工领域,有机硅也一直作出重大贡献。有机硅材料在国防军工中用量不大但非常重要,我国自主研制的各类有机硅材料已成为国防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配套材料,为“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以及几乎所有国家重大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0年,有机硅行业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仍然实现了迅猛发展,行业整合加剧,有机硅厂家也纷纷扩产。2020年4月,蓝星公司所属海外企业埃肯公司完成了对广东聚合科技有限公司的收购。同月,东岳硅材30万吨/年有机硅项目开工,该项目对东岳有机硅进入全国前三、世界前五和打造有机硅上下游全产业链以及打造世界级硅材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12月,ng28南宫和凌志成立合资公司,布局密封胶产业。今年7月5日,合资公司正式成立,系国内首家上下游整合的硅酮密封胶企业。
展望“十四五”,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有机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朱庆增表示,行业要抢抓人工智能、3D打印、5G等新应用领域,填补关键材料领域的市场空白,促进我国有机硅材料向高性能化、多功能化、复合化、精细化、环境友好和低成本、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来源:中化新网)